斑斓的大千世界中,视觉是感知美好最直观的通道。但对于盲人朋友而言,他们的“视界”却在黑暗中铺展。在第41个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感,传递社会的关爱与温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密码学院)国际盲人节活动于10月18日在金明校区下沉广场顺利举办。

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团队在活动中设置了多个沉浸式体验环节,让参与者暂时“屏蔽”视觉,以盲人的视角触摸生活的肌理。活动现场,五个充满巧思的体验环节,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视障人士的生活场景。

同学们蒙眼后触摸象棋棋子,通过棋子上凸起的纹路辨别“将”“兵”“马”“卒”等汉字。指尖划过木质棋面的触感,让大家体会到视障群体通过触觉获取信息的专注,也读懂了“触摸文字”背后的坚韧。

在无视觉辅助的情况下,用钢笔在纸上从1工整写到50,且数字不可重叠。不少人刚写几行就“越界”,亲身体会到视障人士日常书写的不易,更敬佩他们用盲文记录生活的坚持。
仅凭双手感知纸杯的形状与位置,将10个纸杯叠成竖直的“高塔”。过程中有人反复掉落、重新尝试,在一次次调整中,逐渐理解视障群体对空间感的精准把控,是日复一日的练习沉淀。
蒙眼后静坐,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凭内心感知默数数秒。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产生差距,大家才发现,视障群体常以听觉、触觉为“时钟”,在安静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节奏。

抽取关于盲人节起源、盲文发展、视障权益保障的知识题作答,如“国际盲人节是每年的哪一天?”“盲文由多少个凸起圆点组成?”。在答题互动中,大家不仅补足了认知空白,更懂得了“关爱”需先从“了解”开始。

“原本以为数秒很简单,蒙眼后才发现,没有了视觉参考,连时间都变得陌生。”参与者小张同学感慨道,“这让我想到,盲人朋友每天都在这样的未知中探索,他们的勇气太打动人了。”国际盲人节的活动会落幕,但对盲人群体的关怀从不停歇。我院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志愿服务的力量。他们不仅在具体的服务中展现出专业与细致,更在每一次的微笑与关怀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营造出一个更加包容与友爱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