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科院邱玉宝研究员、施建成研究员受邀作学术报告

日期:2025年04月14日       点击量:

4月12日下午,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邱玉宝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施建成研究员为我院师生作主题为《综合地球观测及数字环境信息服务》《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的卫星观测及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左宪主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学院603会议室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在报告会上,邱玉宝阐述综合地球观测的发展理念及地球观测组织在数据,特别是围绕高山和极地环境时空数据增值研发,以及面向全民地球智能的下一代发展所包含的基于AI的重构、预报和知识发现等随后,邱玉宝分享了在构建面向服务的数字环境信息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现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

报告会第二阶段,施建成向与会师生展示了通过发展适应青藏高原特殊条件下的能量和水循环系统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的卫星组网观测方法,揭示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变化的成因。此外施建成还介绍了蒸散发和季节性积雪融雪水的遥感观测新方法,这些成果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

专家简介:

邱玉宝,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微波遥感、数字环境及数据科学研究。现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学建委委员/数字环境研究室主任,“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秘书长。任科技部中国地球观测组织(GEO)气候变化专家组成员,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青年委员,CNISDE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是北极可持续观测网(SAON)委员(Member of china)及SAON北极数据委员会(ADS)委员(Member of China),是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GEOCRI)任协调人,数字丝路国际计划高山与极地寒区工作组联合主席。曾任职于地球观测组织(GEO)日内瓦秘书处P4级国际科技官员(2012.3-2015.3)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2030)”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子课题及中科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

施建成,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国家特聘专家、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2020),并兼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2018-2020)。他长期从事遥感科学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在地球水循环和地表辐射平衡的遥感观测研究中取得了多项成果,对我国遥感和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Fellow),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Fellow),和国际电磁科学院会士(Felow)。现为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副主编、遥感技术与应用主编、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过973 1项、863 1项、重点基金2项。在国际期刊发表SC检索的论文共280余篇,文章总引用2万多次;连续多年担任IGARSS、PIERS、SPIE、国际定量遥感进展大会、国际SAR反演物理地球参数和应用大会的等多个国际重要遥感大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和分会主席。


上一条:学院大数据智能处理团队与南秀科技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下一条:施建成:青藏高原能量与水循环的卫星观测及模拟研究(时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