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5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诚邀全球优秀青年英才依托申报。
一、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项目资助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三、支持条件
01聘任岗位:聘任至学校特聘教授拔尖人才岗位,事业编制,正高职称,博导资格。
02薪酬待遇:学校提供年薪不低于70万元;河南省在国家奖励基础上给予1:1配套奖励。
03科研支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400-800万(含国家、河南省配套经费)、平台建设经费200-400万(据实论证);
04安家保障:提供安家费200万元,或提供住房一套(100平米左右)、安家费50万,对于新出站留豫、来豫工作的博士后提供20万元的安家费补助,配偶为硕士研究生可安置工作,解决子女入园入学(学校附属幼儿园、中小学均为河南省重点幼儿园、中小学)。
05团队支持:支持招收博士、博士后;支持团队引进青年教师(纳入事业编制,提供安家费,待遇优厚)。
06其他保障:推荐认定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享受医疗保障、税收优惠、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等相关待遇。
07申报过程全程一对一跟踪服务、精心指导。
08特殊情况,一事一议。
四、申报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以上条件参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最终申请以2025年指南为准。
五、支持条件
学校为海外优青入选者提供稳定的职业保障、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强大的团队配置、充分的引人自由;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科研经费、优渥的薪酬待遇;入选者可推荐参加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享受省直提供的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等专属服务和优惠政策,同时可安置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园入学。申报过程全程一对一跟踪服务、精心指导。六、申请人注意事项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5年3月3日以后登录项目申请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要对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申报人和用人单位要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填写详细的身份证号、护照号和工作履历信息,并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4.申请人应在2025年4月10日17:00前完成系统提交。
七、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河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6人。教师队伍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黄河学者1人,“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1人,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英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青3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文明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软件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软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硕士授权点(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计算机科学2023年进入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获批为新一轮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科研平台:学院拥有河南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空间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承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开封分中心科研平台。与地理与环境学院共同建设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设有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等学校重点研究机构。
人才培养:已培养本科生毕业生9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学院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近5年,本科毕业生60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40余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31项、国家二等奖96项、国家三等奖142项、国家优秀奖63项、省级特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52项、省级二等奖298项、省级三等奖358项。
科学研究:承担国家高分重大专项课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规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社会服务类等项目200余项,总经费9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检索350余篇、高被引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60余项。学院研发的民航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运行于国家民航总局直属的全部44个机场和4个地方机场,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研发的红外遥感图像预处理系统、分布式卫星产品并行处理系统、资源三号卫星专题产品生产子系统、环保部生态环境遥感产品生产分系统等投入运行,赢得高度评价。
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共谋发展、共铸辉煌!
八、联系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将个人简历发送至联系邮箱,邮件主题请标注为“优青(海外)申报意向”。
应聘咨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5137887920
联系邮箱:rczpjsj@henu.edu.cn